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汽車產業帶來了巨大挑戰,從上半年的汽車零部件斷供到下半年以來芯片短缺危機等,都迫使汽車行業意識到,必須解決關鍵零部件“卡脖子”問題。
隨著智能汽車的發展,關鍵零部件也在發生轉變,除了發動機、變速器、底盤等傳統汽車核心技術外,電池、電控、電機、軟件等成為了車企需要提升的新能力。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一汽、東風、上汽、北汽等中國汽車集團在迎戰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其零部件產業戰略都聚焦在哪兒?
■一汽:啟動“3310+N”技術攻關計劃
為響應“新四化”趨勢,一汽集團于去年10月啟動了“3310+N”技術攻關計劃,即:用3年時間,實現紅旗、解放、奔騰3大自主品牌的10大類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聚焦智能駕駛傳感器、超算平臺、車路協同、燃料電池和熱效率45%高效發動機等關鍵技術進行重點研發。
“十四五”期間,一汽集團預計投入資金1100億元,用于發展新興技術和新興產業。在自主核心技術創新上,一汽集團將瞄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新四化”的發展趨勢,明確將影響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系統集成、新能源、智能網聯、節能動力、前瞻造型、關鍵材料、智能底盤及基礎性能和安全、NVH、質量與可靠性、健康、先進制造工程”等十二大關鍵領域作為重點,爭取在“十四五”成為行業的引領者,爭取在2030年成為全球先進者。
隨著“831”戰略邁入戰略增長期以及“3310+N”技術攻關計劃的實施,2021年必將成為一汽集團的迎戰“十四五”的關鍵之年。1月6日,一汽(南京)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與黑芝麻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攜手打造紅旗芯算一體化自動駕駛平臺。據悉,此次合作將深化一汽集團在人工智能芯片、汽車AI等新四化領域的發展。
■東風:整合優質資源,攻關五大核心技術
在2020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上,東風公司副總裁、東風零部件董事長、總經理陳興林指出,東風零部件業務的總體思路是“整合創新、轉型升級”,構建“6+1”核心業務系統化發展格局。“十四五”期間,東風零部件計劃到2025年業務規模超300億元,綜合實力穩居汽車零部件行業國內10強、全球100強。為實現這一目標,東風零部件將從底盤系統技術、智能駕駛系統技術、智能座艙系統技術、電驅動系統集成技術和關鍵領域制造技術這五大核心技術出發,攻克當前零部件行業“卡脖子”技術。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山崎莊平稱,2021年東風零部件及東風裝備仍將發揮其支撐作用。一方面,繼續為整車制造提供零部件與裝備技術的支持和服務,另一方面將會承接整車制造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2020年年底的合并舉措,也是推進東風零部件業務發展的一大戰略布局。
■長安汽車:要真正做到“軟件定義汽車”
“十四五”期間,長安汽車要打造成科技長安、數字長安、生態長安。為此,長安汽車發起了“第三次創新創業”計劃,堅定不移在推進落地,以“香格里拉”計劃和“北斗天樞”計劃為依托,將打造智能出行的科技公司,向世界一流的汽車企業進行邁進。
“北斗天樞”計劃持續推進“4+1”活動,預計到2025年,L4級量產上市,軟件科技人才的規模達5000人,真正做到用“軟件定義汽車”。同時,掌握中央控制等多項核心技術。“香格里拉”計劃繼續推進四大戰略行動,突破電動汽車核心技術。
■上汽:解鎖“卡脖子”難題,實現數字化制造
在汽車產業大變革背景下,上汽在2021年仍堅持推進“新四化”戰略。電動化方面,加快提升三電系統的自主核心能力,快速推進400型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研發。智能網聯方面,上汽成立零束軟件分公司,聚焦智能駕駛系統、軟件架構、基礎軟件平臺和數據工廠,包括算力芯片和智能駕艙系統等,以期解決“卡脖子”技術。
作為旗下零部件企業,華域汽車則在深化其智能制造之路。隨著汽車市場進入存量時代,數字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截至2020年底,華域汽車共計開展了88個項目,10家數字化標桿工廠正推進數字化制造,預計2021年底基本完成標桿工廠的建設。到2025年,華域汽車實現數字化制造的整體普及。
■北汽:腳踏實地 高質量開創智能汽車新時代
1月15日,北汽集團召開的2021年工作會中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北汽以高質量發展迎接2022年汽車行業全面開放的關鍵一年,要以自主核心競爭力提升、高質量集約式發展,經受住行業轉型的挑戰,確保北汽“十四五”高質量發展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在2020年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姜德義提出,“十四五”期間,北汽將圍繞智能技術、產品、生態與交通四大領域,建立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技術、智能駕駛算法和5G網聯技術等核心技術平臺,并于2025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產品量產。
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更在2020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海納川的總體目標是2025年進入全球汽車零部件排行榜前30,2030年爭取步入20強。為此,海納川將實施“1、2、3、4”戰略,提升自身轉型驅動力,加快電動化、輕量化及智能網聯等業務布局,并在產品、質量、成本與服務上和全球整車企業同步。
■廣汽:聚焦核心技術 實現電氣化、智聯化、數字化等突破
1月16日,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宣布,廣汽集團的石墨烯快充電池具備6C快充能力,結合高功率超充設備,最快8分鐘就能充電至80%,結合硅負極材料,能量密度可提高到280Wh/kg左右,壽命大于1600循環,車輛續航里程可達到1000km。
在去年廣州車展期間,廣汽集團對外發布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十四五”期間,廣汽集團將全面實施“1615”戰略,即完成一個目標、夯實六大板塊、突出一個重點、實現五大突破,打造創新引領、持續創造價值的科技廣汽。一個重點是指,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集團的高質量發展。在自主領域加大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同時深化合資合作,通過廣汽實現對外開放。五大突破是指,在電氣化、智聯化、數字化、共享化和國際化方面實現大的突破。
■比亞迪:共享核心技術,推動車規級半導體研發與應用
展望“十四五”,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青峰表示,比亞迪將會逐步開放核心產業鏈,實現優勢技術的開放共享。
比亞迪2020年中期業績公告指出,比亞迪將推進系統集成、電池電控等領域的發展,并著手培育更多子公司實現市場化運營。此外,為加快推進半導體業務的發展,比亞迪更是趕在2020年末尾發布公告,批準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以此提升融資能力與品牌效應,推動以車規級半導體為核心的半導體事業發展。比亞迪半導體產品總監楊欽耀此前曾表示,比亞迪半導體計劃于2021年自建SiC產線,以提升產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