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克辛
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理事長
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
摘要:本文介紹了我國車身模具業的概況,通過與國際先進水平的比較,尋找了差距,提出了今后摸具工業發展目標,論述了建立和發展中國模具業發展戰略聯盟的必要性,介紹了車身模具業的戰略聯盟合作的幾種模式及其運行情況,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關鍵詞:模具業發展 戰略聯盟 合作與實踐 努力方向
一、 目前中國車身模具業的基本狀況
1、國內車身模具工業概況
經過五十年的發展,特別是近二十多年的發展,車身模具企業已遍布全國。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有五十多家,年產值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占一半,超過5000萬元的不足十家。超過一億元的就更少了。這五十多家車身模具企業年總生產能力約為l5億元,加上一些小企業,全國汽車覆蓋件模具總生產能力約為20億元。
目前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東風汽車模具有限公司、天津汽車模具有限公司、四川成飛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飛模具公司、躍進汽車集團南京模具裝備有限公司、北汽福田維坊模具廠、上海荻原模具有限公司、先鋒模具廠等企業的實力得到了提高。這9 家企業的數控銑床總和140臺,大型調試壓床54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普什集團模具有限公司對汽車車身模具的一次性投資在國內是最大的。近幾年民營模具企業和合資模具企業的迅速崛起,為中國車身模具行業注入了新的生機。據保守的估計,就在這些國內汽車模具企業所具備的資源尚未完全形成合力的情況下一年也能完成5-6款轎車整車模具。如果整個車身模具行業形成合力,就能完成更多車型模具。
2、國內車身模具行業存在的差距
應該說,國內模具行業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只有二三十名員工的小型民營企業也用計算機畫圖,有一兩臺數控銑床。大型骨干企業已經全面鋪開了CAD/CAM/CAE、有的企業正在進行3D CAD、高速數控加工、五軸高速加工等,似乎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差距不大了。但是跟國外的先進水平相比,跟國內快速發展的汽車工業的需求相比,差距還很大。
2.1產品技術含量低
國內模具技術含量低,高檔模具比重很小,中低檔模具所占比重很大。轎車外覆蓋件模具的80%靠進口。據海關統計2003年,我國模具進口總量為13.69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7.65%;出口量3.368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33.65%。
表一 各類模具2003年進出口情況表
模具種類
|
進口
|
出口
|
金額(億美元)
|
所占比例(%)
|
金額(億美元)
|
所占比例(%)
|
塑料橡膠模具
|
7.79
|
56.9
|
2.25
|
66.8
|
沖壓模具
|
4.78
|
34.9
|
0.59
|
17.5
|
其他模具及模具標準件
|
1.12
|
8.2
|
0.53
|
15.7
|
國內生產的大型、復雜、精密、長壽命模具少,無法滿足對連續模、多工位自動化模具的需求。據美國亞特勒斯技術公司介紹說,現在國外的一些先進汽車企業采用多工位自動化模具,生產車門和小于車門的沖壓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2模具制造技術方面比國外有較大差距
2.2.1對沖壓工藝的理解上
我在豐田公司模具工廠看到他們用落料工序在內的五個工序能夠壓出高質量的整體側圍件,對等料厚的制件的模具型面進行不等間隙設計,百分之百地采用CAE分析,大大縮短了模具調試周期,這方面我們存在很大的差距。
2.2.2數字化制造技術和自動化加工
數字化制造技術和自動化加工方面,我們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在德國大眾公司的模具廠看到他們把模具鑲塊裝夾在活動工作臺上,靠自動控制系統,把這些活動工作臺安順序準確地移送到各個工序的數控銑床上自動進行定位和加工,然后自動地送到下道工序進行加工、完全實現了無人操作。
我在參觀時看到奧迪公司模具廠的專業化程度特別高,主要是干轎車整體側圍模具,在活動工作臺上一次裝夾后靠流水線生產,實現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測量等所有工序的工作,避免了多次裝卸和定位帶來的累計誤差。
2.2.3精細化制造
國外先進企業在機加工完成后進行裝配后不用打磨,就進行調試,一次成形率達到80%以上,對拉延模的表面進行數控拋光,進行鍍鉻等表面強化處理。我們在這方面存在許多。
2.2.4模具材料技術
沖模鑄件質量的不穩定,已經成了擺在車身模具行業和鑄件承包商面前的一大難題。鑄件是制造模具的物質基礎,沒有好的鑄件,不可能制造好的模具。我懇切地希望國內外鑄件供應商提供物美價廉的鑄件。
2.3經營管理上
對市場調查不夠,缺少對市場的應變能力,在企業組織機構和生產環節的設置上求“大而全”、“小而全”,核心業務不突出,產品種類多而不精。
2.4行業內部的合作上
尚未建立有效的行業內部的合作機制。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整個模具制造產業鏈。經常搞無謂的價格競爭,為了攬活兒,不惜互相降價,甚至以虧損價成交,還做廢,結果坑了客戶,害了自己,誤了同行。
二、模具工業發展目標是“模具強國”
今年是模具工業協會成立20周年,經過20年的努力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排名第三的模具大國,我們要用今后15年至20年的努力,成為一個模具強國。
1、要成為“制造業強國”就必先成為“模具強國”
中科院院長路甬祥指出:“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的整體能力和水平將決定各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在全球經濟中競爭與合作能力,決定著一個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進程。”
被譽為“制造業之母的模具”,因其在生產中所表現出的高精度、高一致性、高效率、低成本,在整個制造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汽車、拖拉機、電機、電器、儀器儀表等機電產品和飛機、導彈、坦克、裝甲車、槍炮等軍工產品的零件60%以上是靠模具加工出來的。在電視機、錄音機、計算機、等電子產品制造中的80%以上,在自行車、手表、電冰箱、洗衣機、電風扇等輕工產品制造中的85%以上都是靠模具加工完成的。甚至糖果糕點餅干等食品和皮鞋膠鞋以及紐扣等的生產都離不開模具。
1998 年我國的制造業位居美國、日本、德國之后,排行世界第四位。從排名看,我國的確已經成世界制造業大國,但決不是制造業強國,這是因為我國尚未形成強大的產品自主開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缺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產品和國際領先水平的重要制造技術,缺少國際知名品牌;還因為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企業和強大的營銷網絡;又因為包括模具在內的裝備制造業不夠強大。
我國要由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模具業要做很多事情。正以空前的速度發展的我國制造業,將拉動模具業迅速發展。
2、要成為“汽車強國”就必先成為“模具強國”。
在整個制造業中汽車制造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國的汽車產量2000 年世界排名第十一位,2002年突破300萬輛,超過韓國、西班牙、加拿大、意大利、巴西、墨西哥,躍居世界第五;2003年突破440萬輛,取代法國成為世界第四生產大國,占據世界市場的7%的份額,。據有關專家預測,2004年將產車510-530萬輛,2005年將超過德國,排名僅次于美國、日本之后;2010年將超過1000萬輛,屆時將成為世界第二,占世界汽車市場16%的份額;2020年2010年將超過1400萬輛,占世界汽車市場20%的份額。我國的汽車工業發展前景如此美好,被譽為“汽車工業之母”的汽車模具行業“錢景”就非常看好。
隨著汽車產品的多樣化、個性化、快節奏和平臺化戰略生產以及汽車進入普通家庭的步伐的加快,使汽車業對模具的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寬領域、快節奏、質量高的特點。
我認為,對汽車模具的產品發展方向從五個方面加以考慮:一是汽車的寬系列、多品種、多層次、小批量決定了模具的寬系列、多品種、多層次;二是模具產品技術含量日益增多,向大型、復雜、精密化、自動化發展;對連續模、多工位自動化模具需求量日趨增加。三是隨著汽車生產多品種小批量發展,快速經濟模具應運而生;四是內飾塑料模具的比重逐年增加;五是汽車廠商實施平臺戰略,推行車身開發“同步工程”,希望模具企業在車身設計階段對車身覆蓋件工藝性進行評估,并提供試制模具,組裝樣車,為新車最終定型提供可靠的依據。
我相信,今后國內車身模具行業會拿到更多的整車模具項目。因為我們有三大優勢:一是地緣優勢,迅速發展的中國汽車工業就在我們身邊;二是國內模具價格相對低廉;三是車身模具骨干企業經過這幾年的投入,硬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個別企業已躋身于亞洲前幾名,可以和國外的企業媲美了。
現在隨著進入WTO后時間的推移,汽車價格大戰越演越烈,國內汽車企業為了降低汽車生產成本,越來越關注模具國產化問題,他們會逐漸把模具制造轉向國內。另一方面,許多地方的汽車企業已形成了自主開發汽車的能力,這些企業將把更多車型的模具交給國內車身模具企業制造。
3、要成為“模具出口大國”,必先成為“模具強國”
近幾年歐、美、日和東南亞的模具采購商越來越關注中國的模具了,送來越來越多的訂單。原因很簡單:中國的模具工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產品質量提高較快,價錢便宜,能保證交貨期。因此,近幾年我國的模具出口迅速增加,2003年出口量為3.368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33.65%。
國外的汽車廠商看到我們的產品性價比好,希望我們提供更多物美價廉的模具,以降低采購成本。躍進汽車集團南京模具裝備有限公司和無錫曙光模具等公司2002年都有車身模具出口。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2003年為豐田公司在印度、印尼、泰國、南非、阿根廷等國的分公司和德國大眾本部提供了車身模具。最近我們又接到了德國大眾公司的車身模具訂單。
三、結成戰略聯盟共謀“模具強國”
要使我國模具大國,變成模具強國,就必須借鑒國外和臺灣在模具業內的合作經驗,認真總結國內車身企業聯合合作的經驗和教訓,大力推動戰略聯盟的建立和成功運行。
1、借鑒臺灣模具企業之間合作的成功案例
臺灣地區的模具企業一般規模小,其設備廠房,幾個企業加在一起也沒有大陸的一個大型骨干企業大。但是靠團隊攬走了內地很多款中低檔汽車改型外覆蓋件模具的大批訂單,往往使大陸的很多車身模具企業處于很尷尬的境地。他們的經驗值得認真借鑒。
1999 年臺灣富勤模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承接了二款輕卡車156種件近500套模具和螺釘車裝配訂單后,和喬豐、合星、真正、永生、宜捷、中設、瑞有、烈光、六和、工技、佑展、豐鴻、凱成、歷生、志祥、福臻、贊生、柏升、貿鴻、呈貿、華宜、俞和、金力得等23個企業分工協作,共同完成了一款車型改型所需要的外覆蓋件模具。他們單個公司的軟件、硬件無法與我們相比,他們設備不先進人員素質技能水平不比我們高,但生產管理簡捷,機構不繁瑣,處理問題協作配套,標準件提供非常快捷,協作廠之間傳遞信息相當快。
2、借鑒西班牙MATRICI公司的成功案例
西班牙MATRICI 公司在1998年6月至1999年5月承擔了紅旗“世紀星”22種零合件(其中沖壓件18種、壓合總成4種)的工裝,共計109套:檢驗模具20套、模具 89套(沖模82套,壓合模6套,發罩總成氣動工裝1套)以及螺釘車的匹配。該公司共有12臺大型數控機床,16臺調試壓床,其中10臺為機械壓床。員工 400多人。主要從事于汽車車身模具、檢驗夾具、主模型、簡易車身模具及焊裝線等的設計與制造。是西班牙全國最大的汽車車身模具制造企業。但是該公司將我廠部分工裝模具及檢具等外委到六家模具公司及四家檢具制造公司分別制造。
3、地區性協作聯盟
參加這種聯盟的企業一般都是資金短缺、設備有限、技術水平不高的民營或個體企業,它們之間的協作往往是圍繞著產品制造工序,在加工過程中互通有無,各自干好自己承攬的模具。這種形式很像解放初期農村的互助組,它在沿海地區的模具業的起步中發揮了重大作用。這種聯盟,從全國范圍來講僅僅是一個戰術組合,但對參加這種聯盟的小企業來說是天大的戰略聯盟。沒有這種互助,怎么能有一大批企業白手起家,成為擁有幾臺數控銑的中型企業,一些創業者怎么能由一個街頭的修鞋匠或是農民成為進軍上海模具界的董事長?這種形式的合作,對于模具工業相對落后,民營企業很少的地區非常有用。
4、區域性合作模式
這種聯盟是以一個頗具規模的骨干企業為核心,由就近的若干個企業參加形成的松散的動態聯盟或緊密性企業集團。現在以天汽模為核心建立起來的聯盟就屬于緊密性企業集團。天汽模旗下有一個控股公司,有兩家托管企業,建立了利益共同體。天汽模本身有18臺數控銑床和4臺調試壓床。控股企業和托管企業共有12臺數控設備和8臺調試壓床。這樣以來天汽模能夠調控的數控銑床達到30臺、調試壓床12臺。經過合作使企業的實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強,能夠共同面對市場的各種挑戰。我相信這種模式在其運行中會取得越來越大的成績。
5、國內骨干企業之間成功合作的案例
奇瑞公司QQ 轎車是國內車身模具骨干企業之間以及骨干企業和中小型企業之間成功合作案例。天汽模承擔了四門一頂模具制造;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承擔了QQ轎車65種 99件覆蓋件(包括左/右前翼子板、發動機罩內/外板、左/右整體側圍內外板、后翻門內外板、前地板、后地板等主要覆蓋件)的291套沖壓模具和72套檢驗夾具制造。除了大型復雜精密的模具外,我們將 件 套模具委托給 家中小型企業制造。演練了模具企業之間精誠合作,共同吃掉一款整車車型模具壯觀一幕,取得了有益經驗。
這種聯盟有助于形成很大的合力,共同面向市場,對整個行業的戰略聯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運做得當,整個車身模具行業一年能夠拿下7-8個轎車整車模具。
6、國際戰略聯盟
這是與國際知名汽車商和模具制造企業、軟件、設備、鑄件、鋼材、標準件供應商、模具經紀企業的合作。這種戰略聯盟的基礎應該是國際化的經營平臺和技術平臺。這種聯盟有助于迅速提高國內模具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以及產品檔次,有助于出口更多的模具。合資辦企業是其中的一種模式。
我們在前一段時間,經過國際合作,提升了制造技術平臺,成功地開發了幾種模具新產品,逐年增加了模具出口。
下面介紹一個今年我們要全面實施的預案:
最近我們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拿到了一款整車模具項目,涉及到322個覆蓋件的一千多套模具和檢具。覆蓋件AUDIT等級要求為2.2級,超過目前國內普通轎車覆蓋件質量要求。
我們將從這一整車模具項目中切出一大塊,分給兄弟企業。一是為了以最經濟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完成這一項目,二是演練行業內若干個企業協同完成整車項目的能力,三是向國內外汽車廠商充分顯示我國車身模具業戰略聯盟的實力。
這個預案的主要內容如下:
⑴我們公司作為總承包商,對客戶負全責;
⑵將大部分大型、復雜、精密模具和螺釘車的裝配留給自己干;
⑶部分大型復雜精密模具和中型模具共200套交給國內骨干企業完成;
⑷其余的中小型模具,交給幾十個中小型企業制造;
⑸委托國外很有實力的模具企業設計200套;
⑹協作企業全部按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標準設計制造并檢查驗收。
四、對中國車身模具業發展戰略聯盟合作幾點建議
為了做好中國模具業發展戰略聯盟的合作現提出如下建議:
1、遵循經濟規律建立多種模式的戰略合作聯盟
從模具企業規模和布局看,國內的車身模具行業將得到迅速的發展壯大。已有的骨干企業實力更強,一般企業的實力也會得到加強,有經濟實力的一批企業也會成為車身模具行業的新軍;有一批國外模具企業在中國建立獨資或合資公司。最引人矚目的將是出現一大批中小型民營模具企業。
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要因勢利導,不僅要繼續鞏固和發展目前已有的“地區性協作聯盟”、“區域性戰略聯盟”、“骨干企業之間的橫向聯盟”、“國際戰略聯盟”,還要建立模具產業鏈的縱向戰略聯盟。我想,經過市場競爭洗禮,各個企業的專業化程度會明顯提高,形成一個互相競爭、互相協作、互相依存的產業生態鏈。將出現一批獨立的模具研發公司、設計公司、程編公司等高科技企業。這些高科技企業將在為大中小型模具公司服務的過程中發展壯大,和模具骨干企業之間既競爭又合作。模具產業鏈的縱向戰略聯盟是由模具客戶、設計程編公司、模具制造企業、鑄件、材料、標準件供應商、甚至是科研院所等組成,是一個利益共同體。這種聯盟的最大好處是,能夠提高制造技術水平、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管理經營水準。
2、制訂統一的行業標準
前一階段合作實踐告訴我們,各個企業之間的設計、制造標準的不一致是大障礙。國家模協汽車車身模具及裝備委員組織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東風汽車模具有限公司、天津汽車模具有限公司、四川成飛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飛模具公司、躍進汽車集團南京模具裝備有限公司、北汽摩裝備廠、解放軍1001所、保定向陽精密機械公司等單位的專家編寫了《汽車沖模標準匯編》,2002年修訂出版,很多企業已經拿到了。我建議在業內采用這個標準。同時繼續制訂一些新的技術標準。
3、聯合搞科研和開發新產品
戰略聯盟不應該只是考慮如何共同面向市場,更應該考慮如何共同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如何帶動整個行業共同發展的問題。
可以共出資委托科研院所搞科研項目,也可以互相進行科技成果的有償轉讓。可以按股份制原則成立模具工程研究中心。
五、結尾
中國模具業的戰略聯盟,將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歷史進程中,隨著汽車業在內的制造業的騰飛,得到空前的壯大和發展,為我們圓模具強國的美夢提供堅實可靠的組織保證。
讓我們車身模具產業鏈的所有同仁攜起手來,精誠協作吧!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偉大使命,我們的共同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合作,將迎來我們共同的偉大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