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羞羞网站_成人在线免费网站_欧美a在线观看_免费的黄色片

當前位置:首頁 >> 協會工作 >> 基地建設 >>詳細內容

推進黃巖模具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來源:       時間:  2011-05-20 10:38
科學編制規劃
                                                     黃巖區經濟貿易局
         黃巖是“中國模具之鄉”,經過幾十年的培育和發展,已成為國內模具產業中區域集聚度較高、研發能力較強、影響力較大的區域,先后獲得“塑料模具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中國模具產業升級示范基地”和“國家火炬計劃塑料模具產業基地”等榮譽稱號。截至2010年底,全區有模具生產廠點2200多個,其中專業模具企業550多家,在中國模協確定的110家骨干模具企業中,黃巖有10家。從業人員5萬余人,2010年實現產值近100億元,依靠模具產業帶動的塑料制品、汽摩配件、電動自行車及配件、機械電器等相關產業的產值超過300多億元。2009年6月,黃巖模具產業集群被省政府批準為21個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范區之一。
        一、《臺州黃巖區模具產業發展規劃》的編制過程
        1、科學決策,編制模具發展規劃
       模具作為制造業的重要基礎裝備,是工業化社會實現產品批量生產和新產品研發必不可少的工具,模具工業的技術水平已經成為衡量國家和地區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黃巖素有“模具之鄉”的美譽,模具產業是我區的主導產業之一,是我區最具特色的優勢產業,是我區其他主要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為貫徹落實黃巖區“工業立區”發展戰略和浙江省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加快我區模具產業發展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區域競爭力,對模具產業進行全面規劃,尋找黃巖模具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制定未來幾年黃巖模具產業發展的對策舉措和主要項目載體,成為推動黃巖模具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工作。為此,在黃巖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由區經濟貿易局牽頭組織編制《臺州黃巖區模具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以對我區模具產業發展戰略、產業布局和政策舉措等予以明確。
        2、科學分析,明確模具產業發展目標
        規劃在分析黃巖模具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對國內外主要模具產業基地的對比分析,總結梳理黃巖模具產業存在的主要優勢和差距,探求黃巖模具在國內外模具產業發展中的定位。根據對黃巖模具產業的分析與總結,結合產業發展方向和趨勢,本規劃對黃巖模具產業的發展戰略思路進行全面闡述,明確了到2015年黃巖模具產業的“2116”規劃目標——總產值達到200億元、產值億元企業達到10家以上、“黃巖模具”成為國內大型塑料模具領域第一品牌、標準件覆蓋率達到60%以上;提出黃巖模具產業“一主一副一中心”的布局。在發展思路、目標、重點和空間布局明確的基礎上,本規劃從產業引導、產業政策、龍頭企業培育、市場拓展、技術創新、品牌建設、人才建設、公共服務平臺、行業協會等方面,提出黃巖模具未來幾年發展主要的對策措施,并提出到2015年產業發展的主要實施項目。(詳細部分在下面闡述)
        3、科學籌劃,精心編制發展規劃。
        2009年5月,我們開始《規劃》等文本的相關事宜。一是成立課題研究組,由區長任組長,區經貿局為主要牽頭單位,發改、科技、財政、外貿、人勞、模協等15個部門為成員單位,全力做好方案編制工作。二是強化智力保障,邀請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模具工業協會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李德群,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模具工業協會副理事長、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李志剛,中國模協技委會專家組塑料模具組副組長張孝民等模具行業的權威專家領導擔任顧問。三是組織實地調研,先后5次對黃巖本地30余家企業進行了系統調研,并參加專題交流和行業展覽會,進一步理清思路。
        4、以規劃為先導,以實施方案為措施,以戰略研究為參考,理清黃巖模具發展方向。
        為確保方案能夠在更高層次和更長遠角度引導黃巖模具產業發展,我們同時啟動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及戰略研究,進一步理清黃巖模具產業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和工作目標,以及模具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實施戰略和實施重點。我們委托編制了《黃巖模具產業集群示范區轉型升級實施方案》、《臺州市黃巖區模具產業集群示范區轉型升級戰略研究》和《臺州市黃巖區模具產業發展規劃》等三個文本,2010年4月,實施方案由省經信委組織評審,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顧強、省經信委吳家曦、中國模協秘書長武兵書等領導專家出席評審會,對黃巖模具產業集群的規劃、實施方案給予充分肯定。通過評審,方案中不僅提出了戰略目標、任務、措施,同時對骨干企業的發展戰略進行了細化,并對各職能部門提出了明確的工作任務和要求。
        二、《規劃》的主要內容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貫徹落實“工業立區”發展戰略,以現有產業優勢為基礎,以“2116”總體規劃目標為指引,以中國(黃巖)模具新城和模具博覽中心為載體,以“培育龍頭企業、強化管理創新、注重品牌建設、提升產品水平”為主要抓手,引導產業向集約化、專業化、精品化發展,全面提升黃巖模具產業競爭力和區域品牌影響力,將黃巖打造成國內領先的模具產業集聚區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模具產業基地。
       (二)基本原則
        ——高端化集聚原則。積極引進國際先進模具及其配套企業,作為黃巖模具產業發展的標桿,大力發展下游優質配套企業和生產性服務業,依托中國(黃巖)模具新城和模具博覽中心,實現模具產業的高端集聚,將模具產業園區打造成國內一流的模具園區。
        ——產業鏈提升原則。按照集聚化、專業化、細分化、配套化、國際化的要求,通過優勢產業發展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發展,大力優化產品結構和產業層次,實現相關配套環節有效銜接,形成優勢明顯的模具產業及其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合提升。
        ——開放式創新原則。樹立全球化的產業觀,開放式配置科技資源和生產要素,大力吸引國內外的新技術和科技人才,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成果;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模具產業發展的戰略基點,把引進吸收和自主創新相結合,實現模具產業整體檔次的提升。
        (三)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通過科學的政策指引和合理的產業布局,黃巖模具產業發展迅速,產業鏈條整合完備,產品結構調整合理,裝備水平不斷提升,力爭到2015年,黃巖模具產業全面實現“2116”規劃目標——總體規模穩步增長,總產值達到200億元;龍頭企業和特色企業實力進一步提升,產值億元企業10家以上;全力打造“黃巖模具”區域品牌,成為國內大型塑料模具領域第一品牌;擴大模具標準件使用范圍,標準件覆蓋率達到60%以上。通過多年努力,使黃巖模具形成規模經濟顯著、產品檔次較高、創新能力強勁、專業分工完善、競爭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集群,持續保持和全面提升“黃巖模具”在國內外的市場地位和品牌影響力。
具體目標:
        ——規模和結構目標。力爭到2015年,黃巖模具總產值達到20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15%,商品化率達到70%,出口比重達到20%以上。培育年產值在3億元以上企業2家, 2億元以上企業3家, 1億元以上企業5家,5000萬元以上企業50家,中小板上市企業2家;引進3-5家國際知名模具企業在黃巖投資生產;模具企業人均創造產值30萬元。
        ——科技創新目標。力爭到2015年,規模以上模具企業研發投入達到生產總值5%以上;成立2個以上國家級技術中心或研發中心;與行業綜合性研究所、大專院校共建研究機構或公共技術平臺3-4家。
——品牌建設目標。引導企業提高品牌意識,力爭到2015年,培育10-15個省級以上著名商標。注冊“黃巖模具”商標,打造宣傳“黃巖模具”區域品牌,不斷完善黃巖模具名牌產品和知名商標的評價機制,形成“黃巖模具”區域品牌在國內的優勢地位和國際較強競爭地位,并成為國內大型塑料模具第一品牌。
        ——人才培育目標。力爭到2015年,使企業員工再教育率達到80%以上;產品設計和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達到30%。
        ——管理創新目標。推行“6S”、“7S”、骨干企業基本實現信息化管理,規模以上企業通過ISO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標準化建設目標。擴大模具標準件品種,提高其精度,力爭到2015年,模具標準件使用覆蓋率達到60%,全區規模上企業標準件使用覆蓋率達到70%。
     (四)發展重點
        1、產品發展重點
        ——充分利用我區塑料模具優勢大力發展中高檔汽車塑料覆蓋件模具和大中型汽車內飾件模具,實現由配件市場向主機市場的突進;發展為家電配套的大型注塑模具和為集成電路配套的精密塑封模具;發展塑料板、片、膜擠出模頭及配套生產設備,發展為新型建材及節水農業配套的塑料異型材擠出模。
        ——在我區模具發展的薄弱環節尋求突破,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多工位級進模和小型精密模具;開拓模具使用新領域,如新能源、新材料、醫療和航天等領域,拓展精沖模制造、精密型腔模具制造、大型薄壁精密壓鑄模具制造等其他領域模具產品。
        ——組織專家制定塑料模具塊狀產業聯盟標準,把執行模具標準件國家標準、標準件使用覆蓋率、原材料和零部件進廠檢驗要求、生產過程控制要求、車間作業現場管理、QC小組活動、產品出廠檢驗等納入聯盟標準;推廣標準設計、UG軟件的使用,加強標準模架、導向件、推桿推管、彈性元件等應用;建立模具產品標準信息服務平臺,強化企業標準信息服務。
        2、技術發展重點
        ——提高大型、精密、復雜與長壽命模具的設計與制造技術,快速提高汽配、家電等大型模具設計制造能力,加快引進國外先進制模設備,應用國際先進模具設計軟件特別是CAE軟件,提高模具制作的數字化水平。
        ——積極采用快速成型設備和技術,發展推廣模具標準件制作,推廣熱流道、氣體輔助注射等新技術和工藝,提高大型精密復雜模具的制造水平。
        ——大力發展模具技術和工藝領域的盲區,如激光焊接、三維微加工技術(DME)、三維型腔的精密成型和鏡面電火花加工一體化技術以及稀土元素表面強化、化學鍍、納米表面處理、鋁材模等大量先進加工工藝、材料和技術。
        ——尋求與模具配套領域的重大突破,如鑄造、鍛造、粉末冶金、熱處理與表面處理技術等方面;進一步開發應用快速原型、快速經濟模具制造新技術、模具制造的節能、節材技術。
        (五)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
        1、總體布局
        以推動黃巖模具產業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變為目標,結合黃巖城市與產業發展形態,對模具產業發展空間構建“一主一副一中心”的產業布局,形成高度集聚為主要形式,合理調整產業梯度和企業布局,大力提升各類公共平臺作用(具體布局規劃如圖五所示,詳細布局圖見附件一)。
“一主”:即遠景規劃2310畝面積的中國(黃巖)模具新城,是我區模具產業發展的最核心區塊,要大力引進優質模具企業入駐,提升資源利用率和投入產出率,成為帶動我區模具產業發展的龍頭。
“一副”:即西城和北城兩塊擁有較強產業發展基礎的片區,要依托兩大片區現有模具產業優勢,在鼓勵區塊內優質企業向模具新城集聚的同時,著力培育和孵化有潛力、有特色的模具企業,成為黃巖模具產業后備力量的重要培育區域。
        “一中心”:即中國黃巖模具博覽中心,是我區模具產業最集中、最重要的公共服務平臺和交易平臺,形成專業交易市場和研發、檢測、培訓、展示、信息五大中心,成為推動我區模具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平臺和產業發展副中心。
         圖五 黃巖模具產業總體布局規劃(2009-2015年)
        2、主要集聚區功能定位
        ——中國(黃巖)模具新城:在維持現有模具企業相對集聚的西城、北城、新前基礎上,集中建設中國(黃巖)模具新城,規劃建設2300畝,總投資80億,其中一期700畝,二期規劃1600畝,加上原有模具企業土地,形成近5000畝純模具及配套企業專業園區,其中200-300畝為模具企業孵化基地。功能定位為模具制造園區和模具企業孵化基地,通過招商引資和各類優惠條件,吸引優秀的模具企業及配套企業入駐,并輔以設計、研發、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形成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企業集聚充分、空間布局合理的產業園區。同時,建設標準化廠房,對初具規模、成長性好的模具或模具配套企業進行孵化。
圖六 中國黃巖模具新城規劃示意圖
        ——中國黃巖模具博覽中心選址位于北城街道,104國道線與104東復線交叉處的東北面,占地面積200多畝,建造兩幢45層大樓,總建筑面積約28萬平方米,模具及模具業配套市場100畝,約10萬平方米,總投資近15億元。模具博覽中心分為兩個功能區塊,一是公共服務平臺,二是模具市場,用以推動黃巖模具產業各生產要素的更大規模的集聚。公共服務平臺包括模具研發中心、檢測中心、信息中心、培訓中心和展示中心五個中心及相關配套設施;模具市場是指模具及其為上下游產業服務的綜合性市場,包括模具市場、模具原材料、配件標準件、加工設備、塑料原料、注塑設備、日用塑料制品、工業塑料制品等市場。
        圖七 中國黃巖模具博覽中心效果圖
        三、《規劃》編制以來的工作措施及成果
圍繞《規劃》《實施方案》及《戰略研究》三個文本里所提出的發展目標、發展措施,區委區政府著重從以下方面抓好黃巖模具產業的轉型升級工作:
       1、拓展空間,規劃產業園區。
        為使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基地建設有土地資源的支撐,在土地要素日益受到制約的情況下,區政府專題研究,決定在黃巖經濟開發區西區西拓部分規劃3000畝土地用于模具新城建設。
初步成效:目前一期622畝土地已啟動建設,投入5000萬元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16家入園企業中已有14家基本建成,另兩家正在施工。二期2300畝也將于2011年年底正式啟動,作為“雙核工程”之一的模具生產園區已經成型,黃巖模具產業一個新的增長極即將形成。
        2、科學定位,打造模具博覽中心。
        為使我區的模具產業走在全國前列,我區啟動模具博覽中心建設工作。努力打造一個集展示、研發、培訓、檢測等一體的高規格、高標準的黃巖模具產業平臺。
初步成效:該項目分兩期,其中一期占地200畝,總投資為10億元。目前,占地83畝、總投資2億元的模具專業市場已進入招商階段,今年主體工程將完工。二期也即將啟動。
        3、政策扶持,全力保障模具產業轉型升級
        一是成立“黃巖模具產業轉型升級領導小組”,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區經貿、發改、財政、外貿、科技、質監、人民銀行、工商聯和模具協會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協調解決模具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二是出臺模具產業扶持政策。從規模企業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企業管理水平提升、優化資源要素保障等幾方面,制訂力度較大的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專項扶持政策。
初步成效:在組織保障上,建立產業重大事件聯席會議制度,每個部門均落實1項以上工作任務,在25項工作責任分工中,已有10多項啟動或完成;在政策保障上,對模具產業予以重點傾斜,降低投資額度,提高補貼比例,單獨對模具新產品予以獎勵;不斷完善《關于加快推進模具產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專門撥出1500萬元用于資金保障。
        4、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加強模具協會建設,成立于1992年的黃巖模具協會的功能不斷完善,協會內設宣傳與品牌培育、標準化與規范化等六個專業委員會,在軟件團購、質量標準聯盟、參與行業管理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11月,以黃巖模具協會為基礎,同時吸收其他縣市區模具企業的臺州市模具協會成立;2009年成立以研發平臺為主體的區模塑工業設計協會,擁有會員企業50余個。加強人才平臺建設,向外引進高級人才、學校培育中級技工、內部培養一線員工的人才培育模式已正式確定,通過“拓展吸納人才渠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等手段,基本建立起多層次的人才梯隊,目前中國模具高級人才培訓基地已落戶黃巖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區域內的6家模具人才培訓學校,近年來為黃巖模具產業輸送了2000多名模具專業人才。公共信息商務平臺建設不斷推進,中國塑料模具網、中國國際模具網、中話傳媒等網絡平臺作用日益明顯,已經成為黃巖模具產業對外貿易和對外宣傳的重要平臺,目前我區專業模具企業已擁有公司網站的有400多家,注冊會員近1500家。
        四、下一步打算
        下階段,我們將以創新發展為手段、要素提升為目標,繼續推進模具產業轉型升級,推進以模博中心為主要依托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努力打造規模經濟顯著、產品檔次較高、創新能力強勁、專業分工完善、競爭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集群。目標是到2015年,黃巖模具產業全面實現“2116”規劃目標——總體規模穩步增長,總產值達到200億元;龍頭企業和特色企業實力進一步提升,產值億元企業10家以上;全力打造“黃巖模具”區域品牌,成為國內大型塑料模具領域第一品牌;擴大模具標準件使用范圍,標準件覆蓋率達到60%以上。
        1、優化空間布局。以推動黃巖模具產業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變為目標,結合黃巖城市與產業發展形態,為模具產業發展空間構建“一主一副一中心”的產業布局。“一主”即遠景規劃2310畝、已啟動一期建設的中國(黃巖)模具新城,是我區模具產業發展的最核心區塊;“一副”即西城和北城兩塊擁有較強產業發展基礎的片區,黃巖模具產業后備力量的重要培育區域;“一中心”即中國黃巖模具博覽中心,是我區模具產業最集中、最重要的公共服務平臺和交易平臺,成為推動我區模具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平臺和產業發展副中心。
        2、實施重大項目。我們從重大招商引資項目、龍頭企業投資項目、生產性服務業項目、產業園區重大工程等方面,初步提出了16項轉型升級重大項目,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項,5000萬元以上項目2項,1000萬元以上項目7項。同時,明確了各相關部門的分工和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提高對項目審批、跟蹤、落實、服務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3、不斷延伸產業鏈。大力發展我區具備比較優勢的中高檔汽車塑料覆蓋件模具和大中型汽車內飾件模具,實現由配件市場向主機市場的突進;通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上游模具鋼、熱處理和模鍛。同時,推動模具產業向下游汽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塑料覆蓋件、電動車整車、太陽能基膜等領域延伸,積極打造“中國電動自行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塑料日用品產業基地”和“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
        4、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繼續以多元形式完善市場交易平臺、公共研發平臺、公共檢測平臺、人才培養基地、公共展示平臺、信息商務平臺、金融服務平臺、生產性服務平臺等各類公共服務平臺,形成較為完善的平臺體系。
 
        黃巖模具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檔次,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黃巖模具“前有標兵,后有追兵”。我們有理由相信,黃巖的模具產業一定能夠再上新臺階,成為在國內、及至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
模具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 ?100元/本? ? ?聯系電話:010-88356463 更多
首頁 | 協會概況 | 協會工作 | 聯系我們
中國模具工業協會主辦唯一官方網站
中國北京海淀區首體南路20號國興家園四號樓505,506室  郵編: 100044
電話:010-88356463  傳真:0086-10-88356461
電子郵件:cdmia@cdmia.com.cn
網站:http://www.very21.com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0758號   京ICP備17039305號-1
版權所有中國模具工業協會,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