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的四大方向分別是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由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綠色制造轉變;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從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德國工業4.0的主題是較為明確和精準,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方向宏觀且龐大。明確的是在計劃中將中國定位在制造大國,并力圖向制造強國發展。有宏觀目標,道路現在還不明確,只能等到規劃綱要出臺再解讀。
德國工業4.0是在德國工程院、弗勞恩霍夫協會、西門子公司等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建議和推動下形成,上升為國家級戰略。《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由中國工程院起草,工信部報批國務院,行程規劃綱要,再具體落實。從戰略上看,一個是產業推動政策,一個是政策推動產業。
2014年7月31日至8月1日,工信部召開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為主題的座談會,會議圍繞《中國制造2025 規劃綱要》進行討論。過往的業內人士總是將中國的先進制造業發展規劃和“德國工業4.0”進行對比和仿造,例如“中國版工業4.0”,稱呼的背后是盲目崇拜與跟風心態。但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規劃不同,所要經歷的路程也不同,因此中國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必然是區別于其他國家的、具有獨特性的符合中國國情的規劃。
2015,萬眾矚目《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
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制造業”戰略,幾大制造業領先國家已率先提出戰略計劃,而如何抓住本次機遇,中國政府集政府和科研等百家智慧,歷時一年還未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勢必會成為2015年萬眾矚目的文件。
首先,中國政府力圖通過本次規劃,進行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從而擺脫“代加工廠”的標簽,德美日等制造強國在本次中國制造業轉行中將會如何動作,尚未可知。因此,這份文件的出臺勢必會被各界熱切關注,在國際上勢必會引起一番討論。
其次,先進制造業中的重要環節就是增強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用機器人來代替人力勞動。2014年海爾集團采用機器換人,裁掉16000名員工,引起了一股軒然大波。這也將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如果機器人可以代替人,那么大量的勞動力將如何安置?中國又是人口大國,德國在踐行工業4.0的時候也將這一項因素納入計劃中,因此這份文件關于先進制造業推進的重點以及推進的進程將受到關注。
再次,中國制造業的轉型背后有千萬家中小企業的關注,如何在轉型中抓住機遇,創新技術,以及如何生存下去,將會成為民營企業的關注重點。
最后,最關注此份文件的必定是各地級政府。中國目前的財政稅收支柱是制造業,因此制造業的革新和地級政府有著最直接的關系。如何幫助企業與園區順利推進轉型升級,如何將更多的企業引入地市規劃等問題也將會在文件中找尋突破口。
2015,聚焦先進制造業走進地方政府系列論壇
繼成功舉辦2014年先進制造業大會之后,“先進制造業全媒體”又分別在義烏、杭州、綿陽等地舉行了系列論壇。2015年先進制造業除了上述地區之外還將增加溫州、合肥、蕪湖、長春、常州等地。
這種形式的論壇切實走進地方,不再局限于上海,局限于某一個話題或議題,將著名的院士、專家、500強企業帶領到不同地區,以當地產業狀況為主,結合地方特長,為當地的政府和企業進行宣講,為地方園區政府進行招商和對接,搭建一個互助和交流的平臺,讓地方支柱制造企業與中小企業了解到先進制造業的整體形式和政策,會極大地推進全國先進制造業的進程。
2015年,“先進制造業全媒體”將走出上海,走進更為廣闊的中國各地級市,為促進中國先進制造業的整體進程而努力。
|